历史资料

王慎中第一届全国学青会开幕式的反复之声

王慎中: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生于汉族,晋江(今属福建)人。四岁能诵诗,十八举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寻改礼部祠祭司。在礼部时,与唐顺之、陈束、李开先等名士并肩讲习,大有所成。

十二年,被诏简为翰林院直学士,并曾一度被大学士张孚敬看重,但因忌者谗言,最终被贬为常州通判。后来历任多个官职,其中包括山东提学佥事和江西参议,再次升迁至河南参政。王慎中的文学成就在其晚年更加显著,他的文章初期主要以秦汉为主,对欧阳修和曾巩的文风大加赞赏,并将自己的作品焚毁,以便从零开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他提倡文章要“道其中之所欲言”,强调义法两字,并认为文学法度规矩要不背于古,而文义却要取前人之所未发。

王慎中的散文代表作有《海上平寇记》、《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金溪游记》、《游清源山记》、《朱碧潭诗序》,而他的五言古诗也颇受推崇,如《登金山口绝顶》、《游白鹿洞》、《游麻姑山》等。此外,他还留下了许多论文集,其中最著名的是《遵岩集》,由县人张汝珊编纂并撰写序言。

王慎中的文学成就与唐顺之齐名,被称为“王唐”,两人共同开创了明代唐宋派,这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李贽评价他:“其为文也,恒以构意为难,每一篇必先反复沉思。”因此,可以说他是明代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