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初三人教版历史必背的知识点里有没有掩耳盗铃的典故吗
春秋时期,智伯灭范氏之际,一名小偷趁机潜入范氏府邸。眼前一口大钟映入眼帘,那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制品,小偷心中暗喜,计划将其背回家。然而,由于钟体巨大且沉重,即便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移动分毫。
小偷思索良久,只有一个办法——将钟敲碎后再分别搬走。他找来锤子,对准钟面猛击,但“咣”的巨响让他惊恐万分。钟声远播,无疑会引起人注意,他急中生智,将双手捂住耳朵,试图堵住声音。这一举动却适得其反,听觉被阻断,他只能感受到震荡,却无法听到声音。
不顾一切,小偷取下布团,将耳朵塞紧,再次挥锤砸击。在这场景中,“掩耳盗铃”成语应运而生,它比喻人们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不惜采取极端措施,从而暴露了自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