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揭秘袁可立三次去官背后的历史隐情元朝的领土与清朝的权力斗争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袁可立是一位屡经辗转、历经磨难的重臣,他不仅在明朝天启帝的眼中树立了威严的形象,而且他的名字与明末军事和政治紧密相连。然而,这位功高盖世的人物,却因为三次被罢官而走上了离职之路,只有第三次被起复后,他才得以重新回归仕途。

第一次被罢官,是在万历年间,当时袁可立正值盛年,以推官之职入仕。他因刚正不阿,办案如同行云流水,被提为御史。在当时权贵横行、朝政混乱的情况下,袁可立敢于直言上谏,不畏皇帝万历帝的宠信后妃、权宦。尽管他曾一度受到皇帝赏识,但最终由于直言劝谏触怒了万历帝,最终遭到了罢官。

第二次离职发生在天启年间,此前他已获得重用,在巡抚登莱期间,他加强防务,操练士兵,并抗击后金军队,为建立海上防线贡献巨大力量。当时总兵毛文龙虽勇猛无比,但自负过度,与袁可立产生矛盾。为了维护海上防线稳定,袁可立选择离开。但是,即便如此,他所付出的努力最终都化作泡影,因为毛文龙最终受命者斩杀,而海疆防线也随之瓦解。

第三次离职则是由阉党排挤导致。当时两大派阄党争激烈,而阉党凭借魏忠贤等人的势力占据优势。虽然 袁可立保持中立,但个人倾向东林一方,因此遭到了阉党报复,被排挤出朝。

至于为什么袁可 立受到清朝遗忘,其实很简单。在明末作为主战派之一,他给予后金军队沉重打击,并策划策反刘爱塔,对后金造成重大打击。而到清朝统治者眼中,这些让祖先丢脸的人物自然要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