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中国历史之谜掩耳盗铃的故事又是什么

春秋时期的智伯灭范氏,正当国势强盛之际,一位贪婪的小偷趁机潜入范氏家园,觊觎那珍贵的青铜大钟。心中暗喜,小偷却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这口巨钟不仅沉重,而且造型精美,若是被发现,将难逃一死。

小偷思索良久,最终决定采取极端手段——将大钟敲碎后分块搬走。他找来粗大的锤子,大力猛击,却只听得“咣”一声巨响,小偷顿时脸色苍白,他意识到自己的疏忽。钟声如此巨响,不但暴露了他的盗窃行为,更让人怀疑他是否真有胆量执行此计划。

惊慌失措的小偷急忙捂住耳朵,但钟声依旧清晰可闻。他灵机一动,用布团塞紧耳朵,再次试图砸击大钟。果然,此举有效,他无法听到周围的声音和警报。但就在他放松警惕、继续行动的时候,被赶来的守卫发现并捉拿。

从此,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谚语:“掩耳盗铃”,形象地诠释了欺骗和欺凌永远不会成功,因为最终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遭受更严厉的惩罚。而在中国历史上,这则寓言也传为佳话,提醒人们诚实守信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