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掩耳盗铃的故事又是谁在讲

春秋时期,智伯灭范氏之际,一名小偷趁机潜入范氏府邸。眼前一口大钟映入眼帘,那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制品,小偷心中暗喜,计划将其背回家藏匿。然而,由于钟体巨大且沉重,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移动。这时,他想到一个诡计:先将钟敲碎,然后分块搬走。

小偷拿起巨锤,大力猛击,但惊人的响声震耳欲聋。他慌乱地捂住耳朵,想阻止那声音扩散,却不慎造成了更大的喧闹。钟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回荡,最终传到了远处的人们耳边,他们听见了盗贼的行径,并迅速追捕到场。在这个故事中,小偷用“掩耳盗铃”的方式尝试隐藏自己的罪行,但最终还是被逮捕。

从此,“掩耳盗铃”成为了比喻那些企图通过欺骗或逃避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或错误的小人儿形象。此故事警示我们,即使采取各种手段去掩饰真相,也难以逃脱公正的审判与责任所承担的一切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