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残忍了罄竹难书的典故
我回想起了隋炀帝杨广那段不堪回首的统治历史,他的残暴让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如同洪水猛兽般涌现。就在这时,我李渊在太原发动起兵,并自任大将军,积极向隋军进攻。我清楚地知道突厥势力强大,但又担心他们会阻碍我的计划,因此我决定与始毕可汗谈判。这一决定后来证明是明智之举,因为我们达成了协议:如果能攻入长安,那么民众和土地归于唐,而金玉缯帛则归于突厥。
为了赢得人心,我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大开粮仓救济灾民,以及招募义兵。但这些义兵都是临时组合,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所以在实际战斗中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在这个时候,我注意到了瓦岗农民义军中的领袖李密,他在河南省东部拥有庞大的力量,并且他撰写了一篇名为《檄文》的文章,这篇文章痛斥了隋炀帝,其中有两句著名的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意味着用完南山所有的竹子也无法记录下隋炀帝的全部罪行;用东海的大浪也洗刷不了他的所有过错。因此,“罄竹难书”成为了形容罪行多到写都写不完的一种说法。
这一篇文章迅速传遍全国,让我感到既震惊又紧张,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付这种影响力。我了解到李密声望极高,不仅人们争相传阅,还有其他反隋领导人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表忠乞降。不过,由于洛阳城尚未攻克,李密暂时没有就此称王。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选择通过遣使向李密表示友好以平息事态。但当我的使者提出要求要率步骑数千前去河南,与李密直接协商盟约时,我感到犹豫不决。我认为,如果拒绝可能会激化矛盾,但同时也不愿意放弃控制局势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一个权衡利弊后的策略,即拍马屁,使其更加骄傲,然后再观察他们之间斗争,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于是,我命令温大雅给予李密一封信件,在信中夸赞他:“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者,只你而已。”虽然我并不真诚,但却顺应了时代潮流,最终取得了预期效果,从此,对我的忠诚度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