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2021年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里有没有掩耳盗铃的典故
春秋时期,智伯灭范氏之际,一名小偷趁机潜入范氏府邸,觊觎其珍贵物品。他的眼睛被院中吊挂的精美大钟吸引,那是一口高贵的青铜制品,上面刻满了华丽的图案和装饰。他心中暗喜,不仅因为这钟价值连城,更因为它巨大的体积让他得以施展自己的“巧思”。
小偷仔细观察了一番,大钟虽然重量惊人,但由于其造型独特,他认为自己可以用一把锤子将其敲碎,然后分批搬走。于是,他找来一把巨锤,咔嚓咔嚓地不断砸向那无声无息的大钟。不料,这突如其来的响动震得他魂飞魄散。
面对着那不绝于耳的巨响,小偷的心急如焚。他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已经彻底失败,因为这声音必定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为了掩盖这一点,他做出了一个荒唐至极的决定:捂住自己的耳朵。
小偷紧紧闭上双眼,将双手举在耳畔,用尽全力试图阻挡那些刺耳的声音。但是,即便如此,那些回荡在空旷庭院中的回音依然清晰可闻。这时候,小偷突然灵光乍现,他想出一个新的计划——用布团塞住自己的耳朵,以此来完全屏蔽掉任何声音。
尽管一切都显得有些荒谬,但这个策略似乎有效了。一边继续敲打大钟,一边用布团堵住耳朵的小偷似乎忘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敲击声,而没有任何其他的声音存在。
然而,这个策略最终还是落空了。当人们听到那悠扬而又坚定的铃声,他们纷纷聚集而来,最终发现并捕捉到了那个企图掩耳盗铃的小偷。这场戏剧性的事件成为了后世的一个著名故事,其寓意深远:“掩耳盗铃”成了比喻行为自欺欺人、行事愚蠢的一种形容词。而智慧与勇气则从这段历史教训中提炼出来,让我们永远不要沉迷于短暂的利益,而要选择正确、明智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