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朝代歌中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当时,楚军实力强大。面对这一形势,晋文公向他的舅父狐偃提出了取胜之策:“尽管楚军众多,我军兵少,这场战斗我们如何能取得胜利?”狐偃建议使用诡计来欺敌。然而,在征求另一位大臣雍季意见后,他不赞成这种做法,用比喻指出:“竭泽而渔虽能一日得鱼,但明年无鱼;焚蔽而田虽能一日获兽,但明年无兽。依仗诈伪虽然今日可图,却将来难以为继,不是长久之计。”意思说欺骗的手段虽然能够暂时成功,但却无法长久维持。
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计划。他假装遵守自己曾经向楚庄王许诺的“退避三舍”的承诺,并且连续三次后撤,以此避开楚军锋芒并选择有利的地形。而楚军误认为晋文公畏战,不敢与其交战,因此紧追不舍,最终遭到了严重打击。在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中,楚国最终失败,其主帅成得臣也因此功败垂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竭泽而渔”这个故事被用来解释一个成语,即表示短视地依赖于一次性的大收获,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和持续发展。这背后的教训是:即便是一时之间可以获得巨大利益,也不能忽视未来的发展,因为过度依赖短期收益可能会导致未来失去更多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