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望门投止的典故1937历史资料相对照

张俭,东汉时期山阳郡高平人,以坚持正义而闻名。他的先祖张耳曾随刘邦反秦,封赵王。父亲张成官至江夏太守,有政绩。张俭年轻时被推举为茂才,不愿到刺史下做官,因病拒绝。

延熹八年,他任山阳督邮,揭发宦官侯览的罪行,被侯览所恨。但他仍坚持揭露事实,上书朝廷多次,最终导致侯览家被抄没。他后来逃亡,在民户大门前投宿,每家都收留他,这就是“望门投止”的典故。

朱并因忌恨张俭,与侯览合谋诬告其结党图乱,被捕逃走。在外黄县李笃家避难,县令毛钦欲逮捕,但因敬重张俭的品德而放弃。这段经历让更多人了解了他的高尚品质。

黄巾起义爆发后,他返回故里,但拒绝朝廷职位,最终在灾荒中救助百姓才出仕。他晚年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事,最终在许昌去世,享年84岁。

谭嗣同变法失败后,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诗》,回忆了张俭和杜根的故事,用以表达自己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