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望门投止的典故初中历史重点知识对偶

张俭的逃难故事与望门投宿的典故

在东汉时期,山阳郡高平人张俭因揭露宦官侯览的罪行而遭受迫害。张俭年轻时即被推举为茂才,被中央政府安排到州刺史属下任职,但他认为那位刺史不具备做官的品德和才能,就以有病为由拒不就职。后来,他发现侯览及其家人强占民田、残害百姓,并上书朝廷揭发他们的劣迹罪行。

然而,尽管他的举报落到了宦官手中,张促并未退缩。他亲自带领属下抄没侯览家的家产,并铲平了他母亲刚修的坟茔。此举激怒了侯览,他寻找机会报复张促。朱并被唆使诬告张促图谋不轨,当时正逢党锢之祸最烈,汉灵帝便下诏捉拿张促等“党人”。面对追捕,张促逃亡至处处看重其名节的人家投宿,这就是“望门投止”的由来。

后来,黄巾起义爆发后,党锢解除,张促返回故里。他多次推辞朝中的官职,最终不得已做了卫尉。在曹操统治下的最后岁月里,他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事,最终死于许昌,在84岁高龄去世。

谭嗣同在狱中写下的〈狱中题壁诗〉中,以豪气冲天的心态回顾往昔,与这段历史产生共鸣,将自己身陷囹圄的情形与張阿炳和杜根相提并论,以此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和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