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朝代顺序中望门投止的典故对偶考究
1、望门投止的含义
望:观瞻。 投止:暂时停留。 逃难或奔逃时,见有人家便求暂住,得以暂避风雨。后指无处可去,只好临时找个地方栖身。
2、望门投止的故事
张俭在逃亡途中,只要发现有民户的大门,就前去投靠,没有一户人家不接纳他。这就是“望门投止”的由来。张俭为何要逃亡?为什么每家都愿意收留他?
张俭字元节,是东汉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他先祖张耳随刘邦起兵反秦,被封为赵王父亲张成官至江夏太守,有政绩。他年轻时即被推举为茂才,中央政府安排他到州刺史属下任职,他认为那位刺史品德和才能都不够,就以病态拒绝就职。
延熹八年(165年),张俭任山阳郡东部督邮,负责督察纠举当地官民违法之事,其中包括侯览家族。在桓帝时期侯览任中常侍,因参与诛杀梁冀而封侯,但依仗权势大肆聚敛强占民田残害百姓,甚至拆毁别人房屋挖坟建庙达百尺高。张俭查实并上书朝廷揭发其罪行请求治罪。但多次上书落入宦官手中,侯览恨之切骨,但未退缩。
几次铲除侯氏坟茔后,上书言其罪及母干涉事务横行乡里的事。在党锢之祸最烈的时候,被诬告与本郡24人结党图谋,不经调查便下诏捉拿。当闻讯潜逃,看见大门便敲门投宿。人们因佩服他的品德胆量,都冒着危险收留他所到十余户受牵连宗族皆被杀戮。
后来逃到了东莱李笃家外黄县令毛钦带兵搜捕李笃劝说毛钦考虑仁义最后护送至塞外黄巾起义爆发后解除党锢身份返回故里但仍然推辞不受命于朝三公及大将军皇帝派公车出任少府也拒绝死亡在灾荒赈灾活了百余人不得已做卫尉闭关谢客不再过问政事不久卒于许昌84岁
3、名人的典故引用
谭嗣同变法失败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 张俭 忍死须臾待 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回忆往事借古抒怀,将自己遭遇与汉朝的 张俅和杜根相提并论,他们主持正义无畏报国给予赞赏引以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