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缘由
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或许德国不会投降,至少应该希特勒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为什么希特勒要冒险进攻苏联呢?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在希特勒看来,令其恨之入骨的死敌便是苏联。就意识形态而言,的苏联是德国绝对不能认同的异类,对于希特勒而言,消灭苏联只是迟早的事。希特勒认为斯大林这个家伙和自己一样,会使用各种手段,在对自己有利时会背弃任何的条约。说不定,苏联的主动进攻德国也是有可能的事情。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希特勒对斯大林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在法国大地上,希特勒亲自指挥德军挥戈猛进,不过,在希特勒的背后,斯大林暗地里用和希特勒如出一辙的手段迅速扩张。根据德国情报们收集的大量情报表明,丘吉尔一直拉拢苏联参战。在希特勒看来:斯大林有可能与丘吉尔结为同盟,苏联可能会从背后直接进攻德国,德国两线同时作战对德国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点:如果苏联能够迅速的被解决掉,能给日本消除隐患,可以更好地支援日本。然而支援日本,就可以牵制美国,美国要抽调兵力对抗德国的可能性自然会小。此时的德国正在入侵英国,两国的战争处于焦灼状态,这样可以将英国逼上孤立无援的绝路,英国会有可能放弃抵抗。如果希特勒的想法实现,那么二战的历史将要被改写。
不过,让希特勒下不了决心的是:苏联这个国家比较神秘,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对苏联的坦克和飞机的数量没有具体的了解,因此德国情报部门的报告只能以猜测和推断。同时,希特勒对于德国战时能够组建的陆军师个数的数据,就如同一张白纸。
第三点:德国的经济命脉和工业命脉都掌握在苏联手中。由于德国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德国对于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原材料的依赖越来越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料是由苏联提供,像:石油、橡胶、锌、铜、石棉、铅、黄麻和鸽等,这些原材料对于战争的胜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时,尽管苏联还根据签订的条约进行供应,不过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别人手里,总是不会让人放心。一旦苏联变卦倒向盟军那边,这无异于是釜底抽薪。如果打败苏联,那就不一样了。德国可从苏联安心获取原料和农产品:来自乌克兰的小麦,来自高加索的石油,来自科拉半岛的镍,来自顿巴斯的煤炭和矿石,来自白俄罗斯的木材等等。
第四点:不过,聪明的希特勒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对照,那就是1939年的苏芬战争,在这场力量对比中,苏军的军事素养和武器装备却是表现得异常差劲。希特勒认为苏联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而且苏军的武器装备和德军相比简直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还要重要的一点,斯大林的大清洗,是的苏联军队中的高级军事将领严重匮乏,苏军的军队指挥能力是很差的。为此,德军制定的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最终开始了入侵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