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宠爱和绅因为他们是长城的守护者历史上的故事也正是由这些英雄人物编织而成
乾隆为何宠爱和绅:长相似冤死妃子胎记保富贵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清高宗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大和绅是一个奸佞小人。以乾隆之英明却宠幸劣迹斑斑的和绅长达二十余年,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绅,还是和绅钻了乾隆的空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是千古奇谜。
近日夜晚无事,闲读《乾隆原典》和《和绅传》,细加研磨,渐有所得,方悟乾隆与和绅之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攸关两人际遇、性情、爱好与志趣等诸多因素,说到底,他们二人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矛盾统一体,原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融洽关系。
据《清宫遗闻》和《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了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对镜梳妆,不禁想开个玩笑,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那妃子不知就里,用梳子往后击打,就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他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因为对不起这个妃子的命运,就用朱砂在她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我魂而有灵,请二十年后,她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他入宫侍驾,被提升为内务府总管,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大机构经常入不敷出,都亏空,但他做总管之后,不仅不亏空,还略有赢余。他首倡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皇上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皇帝嘉许。
他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且确实也有一些真本事,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文武兼备的一等侯爵。他善于揣摩皇上的思想意图,“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皇上兴致可喜,可谓心腹密臣。他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献金佛给皇上;编纂二十四史时故意抄错几个字,让皇上一一指出来,以示天子的英明学识渊博;还能在被抄家时,无论如何都保持尊严,只要碰到咳唾,他都会亲自“以溺器进之”,时时刻刻都给留下自己人的感觉。
迟语讲:“狡吏不畏刑,不避脏。”原因就在于狡吏如他们都是对下不对上的,在皇帝面前,他们绝对都是清白廉洁的好官,他们聚敛钱财都是在“合法”的名义下进行的,没有抓得到把柄。这说明他们出现的问题,也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封建官场机制的问题。在封建制度下,“普天之下,无非王土;率土之滨,无非王臣。”只要获得了皇帝信任,即使他们没有什么本领,也可以高枕无忧。而这些狡吏如他们,则深知这一点,只要把功夫放在保护伞——即获得或维护权力的努力——方面,有这样的保护伞,他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过活。而其他攻击者的攻击,就是围攻这棵庇护树,而这些树根则植根于最高权力中。
总结来说,便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个奇异现象,即一个既聪明又忠诚的人能够成为另一个伟大的君主最信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