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篡权背后揭秘如何废掉刘备托孤重臣李严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演变中
在同一年的冬天,蜀汉的第二次北伐开始,但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建兴七年(229年),第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派大将陈式攻打魏国的武都和阴平。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诸葛亮出兵建威,最终取得胜利。至此,刘备下令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位。
然而,这些北伐行动中,并没有李严等人出现,这自然让他们感到不满。在这些时期,李严一直积极策反原蜀汉降将、曹魏的上庸守将孟达。他曾写信给孟达说:“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与诸葛亮并列为托孤大臣这一地位始终铭记于心,也始终以此为己任。但是,在前后三次北伐这样的重大行动中,没有任何一次被邀请参与,这自然让他感到十分不满,因此他除了发出表示不满的信号外,还通过另一种方式展开了对诸葛亮排挤他的反击。
有一段时间里,他向诸葛亮提出了“劝君受九锡进爵称王”的建议,与孙权劝曹操称帝相似,但又难以断定他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无论如何,不管他的动机如何,只要他的一举一动都显露出对诸葛亮有所怀疑或是不满,那么诸葛亮就一定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建兴八年(230年),魏国大将军曹真发起了三路攻蜀之战,而后主刘禅命令李严率领 troops 北上汉中受其节度。这时的情况正如《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所记录,“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借口,用来逼迫 诸 葛 亮 给 他 一定的待遇,因为当初他并未能享受到同等待遇。
尽管如此,当面对着强大的曹魏势力时,与李严这样长期僵持下去并不利于保持政权稳定,所以最终两人的关系有了一些妥协。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暴雨导致粮运困难,使得双方之间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了双方各自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但是在整个事件之后,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都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对于像李严这样拥有丰富经验和能力的人来说,他们也无法避免犯下如此低级错误。此事最终导致了李严被贬为平民,其影响力彻底消失,从而巩固了 诺 生 的绝对统治地位。在蜀汉政权内部,即使包括皇帝在内,他也是唯一掌握实权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