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mg/0oCcclQro9-0w1ppi4zQYoIxwCpA02uTUcxMcDY_39NgXGLsCMG0kzX8WM4W7rCY.jpg)
王仇鸾简介明朝中期社会名将
王仇鸾(1489—1552年),出生于陕西镇原(今属甘肃),字伯翔,号枳斋。祖父为正德时期名将仇钺,父亲仇昌因病未能继承侯爵之位,由仇鸾继承。其人世袭军职,以扬州府籍贯自居。
早年经历
王仇鸾的名字由兵部尚书彭泽取,字伯翔,号枳斋。他在京城崇文门内苏州巷居住,其生活条件与普通京官相似,但彭泽常夸奖他,使得他在公卿面前享有盛名。
嘉靖三年(1524年),由于支持大礼议事件中的明世宗,被授予显武营总兵的职务。嘉靖八年三月,他升任两广总兵,并曾参与南方战事。
主张开市
在嘉靖二十九年的鞑靼进犯事件中,王仇鸾主张开通马市,以此作为安抚鞑靼、防止其入侵的策略。他认为,只要允许鞑靼人通过贸易获取所需物资,他们就不会对中国造成太大威胁。这一观点得到了明世宗的认可,并开始讨论开设边境互市的问题。
冒功怯战
当鞑靼军队进攻古北口时,王仇鸾被任命为平虏大将军,节制诸路军马。但在实际作战中,他多次表现出了冒功怯战的一面。在一次战斗中,他尾随着鞑靼军队,而不是直接与之交战。此外,在后勤补给方面也存在问题,大同士兵长时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食物和水,这导致士气低落,有些士兵甚至伪装成鞑靼人抢劫民众以求生存。
镇守通州
之后,当鞑靼军队撤退时,王仇鸾继续追击,但却不慎与他们相遇并逃跑,最终造成了踩踏事故。尽管如此,他仍然向明世宗献上了被踩死的人头,以证明自己的“勇敢”。
改革兵制
嘉 靶二十九年(1550年)九月初七,由于反思之前的情况,不断地进行改革。明世宗重新组织了十二团营改为三大营,并任命王仇鸾为都督和吏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负责整顿军务。此举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力量的控制,以及提高战斗力和效率。
争斗严嵩
然而,在此期间,王仇鸾也开始秘密与大学士严嵩争斗,最终导致两人关系恶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也涉及到大量金钱交易,一些高级官员提供巨额贿赂以换取提拔或其他利益,这进一步削弱了他的声誉和权力基础。当陆炳揭露他的私生活不端后,他被革职忧惧而死,不久便遭到戮尸,因为被视为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