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祖国的历史简介柯尔克孜族古代辉煌史迹绘卷
柯尔克孜族,作为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其历史渊源深远。在汉文史籍中,关于柯尔克孜族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时代,被称为“鬲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民族在不同的朝代被赋予了多种称呼,如“隔昆”、“坚昆”、“契骨”等。唐代对柯尔克孜族的普遍称谓是“黠戛斯”,而宋、辽、金时期则有“辖戛斯”、“黠戛司”等称呼。蒙元时期,柯尔克孜族又被称作“吉利吉思”或“乞儿吉思”。这些不同译音反映了清代以前各个朝代对于这个民族名称的理解和表达。
关于柯尔克孜族起源的说法也颇为丰富,有些来源于对其名称含义的解读,有些则与生活环境、形貌特征有关。如,“柯尔乌克孜”的传说指山里的乌古兹人,“柯尔奥古孜”的故事讲述依山傍河的人,而“黑头赤面(回纥人对柯克氏人的称呼)"也是一个流传广泛的情节。
今天,我们知道的是,尽管名字中的"古"字暗示了一种悠久往事,但今日之下的 柏格匈苏家族并不完全是过去某个具体部落或国度的一份子。而是在长河般时间里,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成分并形成的一个共同体。公元前3世纪末,他们先民已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游牧生息,并且依附于当时强大的匈奴帝国。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坚昆人跟随匈奴迁移到中亚天山一带。
从6世纪中叶开始,当突厥崭露头角时,那些曾经被归类为坚昆的人们现在被统治者所尊敬地叫做突厥铁勒部中的契骨部落。在这段长达几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其中包括汉朝至隋朝期间,社会结构以部落和氏族公社形式组织,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此外,他们主要通过游牧和狩猎来维持生活,同时也有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活动。
自公元前632年起,每当唐朝需要向黠戛斯送使臣贡献物品或者请求他们提供帮助,它们就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央王朝。这一关系一直持续到了9世纪20年代,当此期间黠戛斯复兴并灭掉了回鹘汗国之后,它们一度成为漠北最强大的势力。但即便如此,在整个唐代,该民族始终保持着与中央王权之间紧密联系,并且常常得到官方认可及封号,比如847年那次授予可汗名号——英武诚明可汗的事例显示出这一点。而870年那一次战争中的合作更是加深了两者的关系,使得他们互相扶持,最终共同平息沙陀李克用的叛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