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铁我国古代家庭的生产生活与生育周期反复吟诵全朝代的顺口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费孝通从历法入手,分析过农村家庭生活中的时间节奏,指出我国传统的阴历主要用来安排家庭日常生活,农历(即二十四节令)用来安排农业生产。近年来,农学史的学者提出“农活程序”“农事节律”概念,并且具体考察了乡村的“年度时间生活”。与费先生一样,论者关注的都是一年之内以“天”为单位的生活安排、以“月(半月)”为单位的生产安排。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一下以“年”为单位的长时段安排。
与现代家庭只有生活和生育两种职能、生产职能已经社会化的情形不同,我国古代的家庭有着生产、生活和生育的全方位职能。在这三个周期中,每个周期都体现了自然规律对人类活动影响深远的一面。
一是以一年为单位的人口流动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群如何随季节变迁而移动,从而适应环境变化,这是古代人们智慧的一种体现。
二是以三年为单位的人力调配周期。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计划,它通过休耕制度保证土地不被连续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这种制度不仅保护了资源,也保障了后续几年的收成,为家族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安全感。
三是十八年为一个完整家族发展周期。这是一个更长远的人口规划,它涉及到人口结构调整以及后代子孙繁衍的问题。这样的规划对于维持家族势力的延续至关重要,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人口管理策略。
总结来说,我国古代家庭虽然没有像现代社会那样严格划分劳动和娱乐,但其内部也存在着明确且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这种体系既符合当时农业社会特有的需求,又展现出了高度集中的组织能力和前瞻性的规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