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身后的故事书写历史的孤独者
鲁迅:书写历史的孤独者
10月19日,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逝世的日子。他的名字,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和翻译,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上海病逝后,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有着永恒不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芒。
1936年10月22日,中央政府发表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为追悼鲁迅先生而号召全国民众继承他的遗志,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奋斗。在那个德日法西斯主义挑拨战争之时,他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个最前进最无畏的战士,而我们又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鲁迅一生的战斗事业做出了模范,他用犀利的笔锋与那些压迫者作战,不屈不挠地站在大众一边。他对敌人的威胁没有任何恐惧,只要他们敢于诬陷,就会迎头痛击。即便是在艰苦环境中,他也从未离开过人民大众,与他们共同战斗,最终唤起了无数青年走上救亡阵线。
为了纪念他,我们决定在苏维埃区内举行追悼大会,并设立奖金基金十万元,同时改苏维埃中央图书馆为鲁迅图书馆,在国土建立纪念碑,还要搜集并翻印其著作。此外,我们还要求中央委员会及南京国民政府执行八项要求,如举行国家葬礼,将绍兴县更名为“鲁迅县”,以及其他措施来尊敬这位伟大人物及其贡献。
最后,我们号召全国民众及全世界拥护和平支持中国民族解放的人士,一致起来要求执行这些要求,让我们继续他的光荣事业,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为中国大众解放而奋斗,为世界和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