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最全中国知识夺席谈经的典故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后,对儒学的研究就被称为经学。这些经典语意古奥,文字简略,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人们才能明白。在讲解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就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如对《易经》的解释,就有《京氏易》、《丘氏易》等许多家。

不同门派之间壁垒森严,时常发生辩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召开专门会议,由儒生们讲解五经异同。相互讨论,胜者增立为博士,在中央太学传授本门学问。儒生们私下里也时常相互讨论,以胜者为荣。

元帝时期,有个宦官石显专权,他注意拉拢儒生和学士。一些唯利是图的儒生为了飞黄腾达也乐意投靠石显,其中一个就是五鹿充宗。他专攻《梁丘易》,著有《丘氏易略说》一书,并且巧的是元帝也喜欢《丘氏易》。

五鹿充宗仗着自己能说会道,又身居九卿之位,是石显亲信,在朝廷中常向同僚和儒生们挑战,要求辩论《易经》。朝中大臣和儒生畏于五鹿充宗的权势,都不敢应战,只在表面上应付一下就甘拜下风。

然而,一些人实在看不下去五鹿充宗骄狂的样子,便向元帝推荐朱云和五鹿充宗辩论。朱云字游,为人崇尚豪侠,但他四十岁开始潜心读经,最终成为当时高士之一。当朱云入宫后,他面对皇上和群臣不卑不亢,其风度翩翩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双方约定连辩五场,如果理屈词穷则退席坐到下首去。经过五场激烈辩论,结果是朱云完全占据优势,而五鹿充宗却失败而归。这次夺席谈经事件,不仅使得正义得到了伸张,也让那些依势凌人的官员受到警醒。此事至今仍被视作美谈流传下来,是中国知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