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故事有哪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田登的州官,他以其狭隘和蛮横著称。由于他的名字与“登”这个字同音,于是他下令禁止州内百姓说出任何与“登”相近的声音。这个禁令并非无缘无故,它源于一个关于田家的历史故事。
蒲田村,是个位于山间、靠近水边的村庄,周围几千里都是树木繁茂、水清土肥的地方。这些土地大多由当地富翁田百万所有。他虽家境富裕,却一直未能有子嗣,因此请了许多风水先生和卜者来帮助寻找吉祥之地。在40岁那年,他终于生下了一子,并且相信儿子的出生将带来好运,使他能够升官发财。不过,这个孩子因为早产而身体不健全,被人取笑为“凳子”,因此他决心成为官员,以报复那些嘲讽的人。
当这位名叫田登的人成为了太守后,他便下令禁止在州内使用任何与他的名字相同或类似的字眼。这意味着人们必须用替代词汇,如将灯心草称为开心草,而不是灯;灯台、灯罩等也得换用别的名称。而对于那些违反这一规定的人,将会受到严厉惩罚,即使是对太守进行夸张赞美,也不得直接提及他的名字,只能说他们爬上了高峰。
有一次,一名仆人因闭灯而被捕,因为这触犯了太守的忌讳。太守大怒,将仆人五花大绑,并判处50根板条杖刑,从此之后,整个府中上下的每个人都害怕直呼他的名字。
到了元宵佳节期间,当时通常放三天花灯庆祝,但小官们如何表达不触犯太守的忌讳呢?最终,他们决定改告示中的“灯”为“火”,这样就变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是一个让外来客人误以为政府要点燃巨大的火堆,而本地百姓则更是愤怒不已,因为他们已经对田登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
从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就流传至今,用以形容统治者任意行事却限制人民自由的情况,以及自己可以做什么,却要求别人遵循严格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