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八年级上册必背历史知识点夺回谈经的典故物品场景

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之后,对儒学的研究就被称为经学,意为研究经典之学。当时儒学经典主要有五部:《诗》、《书》、《礼》、《易》、《春秋》,也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除此之外,还有《论语》、《孝经》等书也是儒生必读之书。这些经典语意古奥,文字简略,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人们才能明白。

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同一部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就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如同样是对《易经》的解释,就有《京氏易》、《丘氏易》等许多家。不同门派之间壁垒森严,时常发生辩难。为此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阁(长安宫观名)召开专门会议,由儒生们讲解五經异同。相互讨論,以胜者為榮。

元帝時,因權臣石顯專權,他拉拢一些唯利是圖的儒生,如五鹿充宗。在朝廷中,大臣和儒生畏於他的權勢,都不敢應戰,只是在表面上應付一下就甘拜下風。而朱雲字游,是一位崇尚豪侠、重氣節的人。他四十歲後突然潜心讀經,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挑戰了這種情況。

當元帝聽聞朱雲學問淵博且能言善辯,便召他入朝與五鹿充宗辩論。雙方約定連辯五場,如果哪一方理屈詞穷便退席坐到下首去。在那場著名的討論中,朱雲以其卓越的學術水平和高貴的情操擊敗了五鹿充宗,而後來竟然因為得罪權臣而差點丢了性命,這段歷史成了「夺席谈经」的傳說,也讓人們知道學問淵博並不能保證安全,但正義終將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