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有贞简介明朝中期首辅大臣数据档案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字元玉,号天全翁,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个要职,最终成为明英宗时期的首辅。
早年经历
徐有贞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才能,尤其是在天文、地理、兵法和水利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才华很快被发现,他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进入了翰林院,并且很快晋升为编修和侍讲。
倡议南迁
土木堡之变后,徐有贞提出了将都城迁至南京以避战乱的建议,但遭到了太监金英和其他重臣们的反对,这一事件使得他在朝廷中的声望受损。
治理黄河
景泰三年(1452年),徐有贞被派往山东治理黄河沙湾河道。在他的努力下,他成功地完成了治河工程,并免除了济宁十三州县河夫的官马徭役。此外,他还主持修复了临清到济宁之间的一些减水闸门,以防止洪灾。
参与复辟
景泰八年(1457年),随着明英宗复辟,徐有贞与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划夺门之变拥立英宗重新登基。之后,他被封为武功伯,并担任华盖殿大学士,被誉为内阁首辅。但随着时间推移,与石亨、曹吉祥关系恶化,最终因构陷罪名而被降职流放。
晚年的忧惧与归途
在流放期间,尽管受到不公待遇,但徐有贞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形象。他最终因为健康原因返回北京,在那里度过了余下的生活直至去世。尽管他的政治生涯充满起伏,但他留给后人的印象是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心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