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皇帝下关东历史小故事中的自然风光
在清朝的日子里,乾隆帝下到关东,这段历史小故事在当地传唱得相当广泛。清朝那时候,乾隆皇帝带着一群士兵和随从,从京城出发,来到了西围地界,那里他创立了一个名叫夕围的猎场,用以狩猎野兽。
建立完毕后,他继续向东行进,最终来到了辉发城。在那里,他第一次下到关东,还带来了不少的军队和戎装,因为路途不熟悉,所以他找了一位名叫马发的人作为领路人。这位马发大约五十岁,整天在山林间狩猎,对于各个地方的情形和道路都非常了解。他总是率先鸣锣开道,因此人们很快就把他的名字忘记了,而只称呼他为“罗开道”。罗开道一边引导,一边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有一天,在辉发城附近,乾隆皇帝往南看去,一东一西有两座山脉。他指着这两座山说:“这两座山像两只老虎横卧在地。”自此以后,这两个地方就被称作“东横虎山”、“西横虎山”。
接着,他们住留了两天,然后向东走,又到了水曲柳川西面的一个小镇,那里的庙宇中,有位老道士给他们烧水并泡茶。乾隆皇帝问这是什么地方?罗开道回答说,这儿就是“水曲柳川”。但是皇帝觉得这个名字太绕口,便提议改名为“茶尖岭”,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好,就这样,“水曲柳川”便变成了“茶尖岭”。
他们又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了抱马川经过马鞍山时,皇帝询问那是什么样的山?罗开道告诉他,那是一片叫做“鞍子”的高原。皇帝一看,就像骑士用的马鞍,所以命名为“马鞍山”。这一带的地理名称也是由乾隆皇帝所定。
最后,他们抵达了一处需要修补靴子的地点,大臣们用一种野草剥麻,将麻线缠绕成鞋帮。当离开时,御前大臣们提醒要记住这里的名字。由于他们使用的是本地的一种植物——蚕麻子——所以将其命名为“剥麻川”。
之后,他们又前往康大蜡(桦甸)区域,由于当时没有灯光,每家每户都用松树明子照亮夜晚。这块地区据说也是由乾隆皇帝命名。而再次旅行至金沙河时,当初该河流被称作鸡杀河,但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故,它们决定更换名称,并且因此而得名金沙河。
最终,他们抵达欢畅岭,那里美丽绝伦,让人心旷神怡。大笑几声后,该地区也因此得以闻名。不过还有另一个版本,说由于避免进入王八湾,因此它被重新命名为了琵琶城。此刻,我们回顾那些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感受一下历史的小故事背后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