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中国贴门神的传统及来历初中历史专题归纳人物故事

在中国古代,贴门神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习俗,它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我国历史文明中,这个时期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其中贴春联和贴门神是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在史籍中证实的事实。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东北角,有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两位会立即发现并捉住它,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将其送去喂虎。因此,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镇邪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再到象征喜气吉祥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良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在民间,大门上的两个形象代表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这两位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武器准备战斗。唐朝以前,有无这样的存在目前尚不得确知,如果有大概就该是这两位。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以外,还有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两位唐代武将被当作了新的形象。这都是因为唐太宗生病听见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至今,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 春节依然是一个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的流传下来的风俗之一。这不仅仅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途径,也体现了一种向往美好的生活方式。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悬挂“桃梗”的习惯,而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录:“从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聯,以图润笔。”这里可以看出与桃符之间关系紧密。而到了明代,“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这一句也体现出了这种关系。

对比过去,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称之为“ 春 联”。明代朱元璋提倡,使得这一活动日盛,最终形成了至今不衰的一种风尚。而今天,对列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上下相应反映彼此意味丰富而又平仄协调,每字每音都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