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中等收入的历史悠久从不思进取到安于现状的故事

中等收入陷阱,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古老的成语,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智慧。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停留在了中等收入水平上,而没有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

想象一下,当年南非和巴西,他们曾经是世界银行所称的“中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大约在1,000至12,000美元之间(按2010年的物价计算)。但他们却难以突破这一阶段,无法进入那些高附加值产品领域,那些先进经济体内。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类似地,一国若人口庞大而自然资源有限,它很可能会被困在低收入国家之列。而如果该国人口少,但石油储量丰富,它就会迅速成为高-income国家。但如果它各方面都差不多,那么它就只能被夹在中等income当中,这便是我们说的“贫困陷阱”。

要知道,被困于此的人们往往有以下特点:

投资比例偏低。

制造业增长缓慢。

产业结构单一。

劳动力市场状况贫穷。

国民教育水平较低。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严重,内需不足,如俄罗斯。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又是什么呢?这通常发生在一个国家经过高速增长后达到一定水准,然后就停止了。这个问题常见于发展中国家,他们发现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同时也失去了竞争其他廉价制品的能力,因此无法与那些技术先进、高技能创新强大的发达经济体相抗衡,也无法与那些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体竞争。

要避免这种情况,有几条建议:

确定发展战略,加引进新工艺、新技术,以创新的方式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并寻找新的市场来保持出口增长。同时扩大国内需求也是必要的一环——生产商通过制造优质、高附加值产品来激发日益壮大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

精准且有远见地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系统。这对韩国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成功跳出了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教训。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化方面,还需要更多努力才能赶上日本这样的先驱者。

按照人均GDP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

初级:8000美元以下

中期:8000至10000美元

高级:10000至12600美元

后期:12600至15750美元

富裕状态:15750以上

当一个非资源性国家超过了后期最大值,就可以认为已经超越了这个窘境,并走向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