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相暗恋之祸党锢双重苦166年沉浮史
东汉末年,官僚士人强烈倡导变革,他们认为宦官地位低微无德,无法在宦官下任职;外戚掌控皇权,提拔亲信亦应让步。于是,太学生与清正官吏、士大夫联合反对宦官专权和朝政不端,这股力量被称为“党派”。他们不仅上书抨击宦官,还尝试打击其势力,一批敢于抗争的高级官员利用权力惩治不法之徒,有一定效果,如司隶校尉李膺,他公正执法,不畏豪强,被人们尊敬。
但宦官对党派怀恨在心,寻找机会报复。在公元166年的一次冲突中,由于李膺处死了与宦 官有交往的方士张成之子,被诬陷后遭到桓帝逮捕及判禁锢终身。这是东汉第一次的“党锢之祸”。
随后,宦官更深恶痛绝,对党派进行第二次迫害。在169年,因为告发过侯览的山阳郡督邮张俭而被侯览诬告结党,被捕的人包括张俭、李膺等百余人,其中多数惨死狱中。此次“党锢之祸”造成六七百人受牵连,是一段极其黑暗时期。尽管如此,正直士人的斗争代表了民众的心声,因而深受民心所向。
然而,在黄巾起义爆发并持续20年的混乱之后,“党锢之祸”宣告结束,但这并未挽救东汉王朝已经走向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