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待价商朝社会8则趣闻小史
在古代的中国,韦待价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生平充满了波折与挑战。早年因其家庭背景,被授予左千牛备身的职位。在唐朝初期,江夏王李道宗遭到牵连,他作为李道宗婿也受到牵累,被贬为卢龙折冲府果毅都尉。
韦待价在边疆服役期间,与中郎将薛仁贵共同经略东蕃。他在一次战斗中被流矢射中左足,但为了国家利益而隐瞒伤情,不仅没有休息,便继续指挥部队,最终帮助辛文陵取得胜利。此后,他被免归乡里,并且多次升迁至兰州刺史、右武卫将军等高级官职。
随着吐蕃的侵扰不断加剧,韦待价又被任命为凉州司马、萧州刺史,并历练于防御战场。仪凤三年(678年),他再次出任检校凉州都督,率军抵御吐蕃,但不久便被征回并进封扶阳县侯。
弘道元年(683年),韦待价升任吏部尚书,并代理司空之职,以山陵使之身份负责营建乾陵。文明元年(684年),乾陵修建完成后,他因功获得金紫光禄大夫之称号,再度改任天官尚书。
垂拱元年(685年),他拜相,加授同凤阁鸾台三品。但他的担任宰相期间,因缺乏鉴别人才的能力,使得典选工作杂乱无章,这引起了人们鄙薄他的态度。不过,由于武则天对他持有好感,每当他请求辞去宰相一职,都会得到驳回。
垂拱二年(686年),韦待价再次请求辞去官职,却遭到拒绝。这时,他要求削减自己的爵位,也未能得到满足,只得继续留守京城。在此之后,一系列征讨吐蕃的事业最终以失败告终,此事激怒了武则天,最终导致韦待价除名为民,并流放绣州,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尽管如此, 韦待价仍然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他曾参与多场战争,对抗高句丽、吐蕃以及突厥立下过汗马功劳。而在担任宰相期间,还涉及到了朝廷内政管理,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然而,其人格魅力和才华却常常成为争议的话题,如刘昫评价:“素无藻鉴之才”,宋祁亦认为:“起武力,典选无铨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