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唐朝小地主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

,自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初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岁。公元690年的唐朝小地主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的他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的他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载去世,享壽五十五岁。

其人物生平早期经历龙朔二年六月一日出生,是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同母弟。当时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此后,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在乾封元一年被徙封豫王,在总章二年度被徙封冀王,最终在上元二年度被徙封相王,并拜右卫大将军。在仪凤三年,他迁洛牧;永隆二年度改名旦并被徙封豫王。

他的两次登基相隔长达27岁,这期间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使得他的人物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一让母亲,一让皇兄的举动,不仅显示了他的明理与识趣,也保护了自己免遭猜忌。他的一切行为,都体现出了一个既有智慧又能忍耐的君主形象。

最终,在韦后的倒行逆施导致她走向末路穷途之后,他的三子李隆基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再次拥立李旦重新登基,但依旧坚持推让,让出宝座给自己的侄儿。这一次推让,是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同意的。

历史上的这位“唐朝小地主”,虽身处权力斗争的复杂环境,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宁愿放弃而不愿争斗的心态,为自己赢得了一生的安宁与尊严。而这种性格,也成为了他留给后人最深刻印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