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族文化探秘林汉达解读的历史故事集中的风俗与服饰特点
契丹人生活在北方草原,随着季节的变化,他们不断地迁徙,以适应牧场和水源的变化。他们居住的是便于移动的毡帐,这种建筑方式使得他们能够轻松地跟随牛羊移动。在辽朝建立之前,人们主要依靠马车进行出行,而辽朝时期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车辆,形状和用途各异。
除了游牧生活,契丹人也需要从事渔猎活动来补充食物来源。他们以乳制品和肉类为主食,同时也会捕捉野生动物作为食物。此外,由于辽朝不产茶,所以茶叶是通过贸易或者宋朝赠礼传入的,并且契丹贵族非常喜欢饮茶。在庆祝、接待宾客等重要场合,他们会举行宴席并饮酒。
契丹人的服饰有多种类型,如“胡服”、“国服”、“番服”,其中包括冠帽、衣裤、鞋袜以及各种装饰品。不同官职的人穿着不同的衣服,即便是皇帝,也会根据情况穿上汉服或胡服。而且,无论男女,都习惯佩戴耳环,并且也有髡发的习惯。
在婚姻方面,早期的契丹实行群婚和族外婚,但后来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便开始推行王族世婚制度,以及严格执行“族外婚”的规定。大部分人都遵循一夫一妻制,但家族内部仍然存在通婚现象,从而导致表亲联姻问题频发。
关于葬礼习俗,唐代时期起先采取树葬和火葬,然后将骨灰集中埋藏在黑山之中。然而,在辽朝建立之后,便逐渐改为土葬,并逐渐放弃无坟墓的旧习。墓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有些甚至设有尸床、尸台,还有一些墓室内还建有多层建筑。
受佛教影响,一些死者被雕刻成木像,将其空心,然后焚烧遗体,将骨灰放入木像中。这是一种追念逝者的方式。而对于再生仪式,这是一项独特而重要的情感仪式,用以纪念逝去的一位祖先。在这项仪式中,对方模拟自己出生的过程,以此来表达对母亲劳作与给予生命之恩情的心态感激。这一活动是在遥辇氏联盟时代就已经开始,而且一直到辽朝末年都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