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嫱在中国学位网的社会影响力
王嫱(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是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位宫女。她的字有嫱和昭君,后来因为避免与司马昭的讳名相冲突,她被称为明妃或明君。她出生于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据说,她因不愿意贿赂画家毛延寿,而被画得容貌逼真,因此在数年的时间里很少见到元帝。直到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汉朝才将五位宫女赐予他,其中包括了王嫱。当时她请求掖庭令允许自己远离皇宫,这一决定让汉成帝感到非常震惊,但最终还是批准了她的请求。
王嫱被送往匈奴后,被立为宁胡阏氏,并生下两个儿子。在呼韩邪单于去世之后,其子继承了单于的位置,并想要将王嫱作为自己的阏氏。但是,王嫱向成帝上书请求回国,最终获得了同意,被命令回到故乡随俗生活。这次事件使得她再次成为后来的单于的阏氏。在匈奴度过几十年的岁月中,王嫱通过自己的努力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状态,为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事迹历来为人们所赞颂。
根据东汉文学家蔡邕《琴操》的记载,当她在匈奴生活之后,因为心思不乐,便创作了一首著名的小曲《怨旷思惟歌》:
秋天里的树木枯萎其叶黄色,
鸟儿聚集在山上采摘桑葚。
它们养育羽毛光泽生辉。
它们飞升云端游荡在曲折之房,
离开荒凉孤寂的地界。
尽管身体虚弱但精神依然坚强。
虽然得到食物但心中充满彷徨不安。
我独自一人何去何从?
人生的常态变幻莫测。
燕子的翩翩舞姿远飞西羌地,
高山峦起河水波涛汹涌流动。
父母啊,你们在遥远的地方,
道路漫长而又悠久。
哀哉,我这忧心恻痛的心啊!
这首琴曲《怨旷思惟歌》也被后人误传为《昭君怨》,有人认为这也是伪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