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运河风韵下的太极拳修养之道浅识
在古老的运河边上,太极拳修养之道浅识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精神是立身之本。人的完满生活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无论是在内心的品质、心理状态还是外在的事业成就和学问层面,都需要得到修养的核心。练习太极拳是一种既能健身又能陶冶情操的修养方式。
有句话说:“守常用经、处变用权、修己以道、对敌以术”,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太极拳的精髓;强化自己,这样才能应对各种事务;明了大道,这样才能谈论技巧。违背大道而讲究技巧,只会陷入困境,不利于心灵自由活泼,对外界不敏感,对内省不够,容易出错,不察已然,就会显得强硬,但也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烦恼。这不是真正的人生修养之路。
那么,“修养之道”是什么呢?
从字面上理解,“修”指的是美好和长久,“养”则意味着调理、培育和积累。“道”指的是通向成功的一条道路或必走之途。“道”也可以解作盗窃,因为天地盗取万物,而万物也尝试回报天地,以此不断循环创造进步。因此,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何维系生命,让其更加广阔超越高尚?方法就在于让个人生命融入自然之间,用太极拳中的理念来改变气质,使生命光芒四射,从而点亮人生的价值,最终达到至善完美。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如黄帝、老子及庄子的思想,它将这些哲学体现在打坐中。太极拳追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这是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心性培养,以及传授与学习过程中的智慧悟性实践。在动作中,我们要保持自然流畅,不急躁,而在气息管理上,要沉稳而不浮躁,这样既能够使身体舒畅,也能促进气血流通,为身体带来益处。此即为修身;其次,在运气方面,要保持宁静如水,没有浮躁或过度张扬,一直持续下去,没有停滞或突然激烈的情绪波动,此即为养性。而总结来说,太极拳是一个关于“大人”的学习,也可称为“身心体验”的艺术,它通过自身提升与文化积累,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精神上的益处,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孟子曾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几稀。”这几稀之异,就是人类除了拥有自然生命与死亡,还有文化意识,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不同独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人类提升到与宇宙相等的地位,并形成了三才(天- 地- 人)的平衡观念,使得个人价值理想得到了文化熏陶日渐成熟。
一个掌握太极的人应当避免停留在简单武术技能层面,而应该向内探索,更深层次的心灵功夫,比如象征精神自由空灵无拘无束的情感世界、高尚且崇高的情德境界以及深邃而玄妙的地理境界等。这一过程充满挑战,每一步都要跨越重重难关,只有那些具备足够潜力并且个性发展顺利的人才能达成这一目标。不幸的是,大多数人无法完成这一旅程,即便差距微小,他们一生辛勤努力也不一定能梦见成功。
作为一种包容一切的大气,本体就是变化,无始无终,又同时柔软至虚弱,那么我们的练习就应该集中突破个人的局限,与周围环境融合,以充分领略宇宙间流转的大美意蕴,同时寻找那本质纯净、高尚博大的“大人”形象,就像珠子滑过玉盘一样轻松自如,每一瞬间都活力四射!
易简工夫终久大,但支离事业意浮沉。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功名富贵和高尚文明从我们的存在主体中发挥出来,那么它不仅具有真实意义,而且非常值得我们追求。而我们的功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却不能完全同步。当时事快速变化时,我们必须坚持原点找到正确方向,然后逐步前进,只有这样,我们的个人生活价值观才能稳固,不被外部力量所吞噬。(即所谓“气沉丹田”。)只有这样,当你站在现实生活中的风雨考验中,你才不会感到迷茫失措。(即所谓“虚领顶劲”。)
认识到宇宙浩瀚广阔,把自己的心里空间开拓无限新意,则你的心愿将变得更加远大。你可以通过打坐练习来自我疗愈,让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放松愉悦,用这样的方式去悟透世间一切,从“我练炼铸造我的器官肌肉骨骼神经系统整体结构成为更好的我”,由此实现一种终身学习型的人生态度。而对于那些掌握了一定程度技术但还未达到深层次理解者们来说,他们仍需继续探索,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并帮助他人们成长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