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第4集揭秘希特勒屠犹之谜

希特勒屠犹背后的历史深渊

在西方文化的长河中,排犹的情绪自古已久,犹太人被贬低为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不洁之民。他们是闪族的分支,曾建立以色列国及王国,但遭罗马灭亡后,被迫流离失所。中世纪西欧视土地为宝贵财富,商业则是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无国家,无地,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入西欧,却遭封建主歧视。

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态

《旧约全书》中的《圣经》,原是犹太教经典,与基督教有密切渊源。在《圣经》记载中,耶稣门徒之一犯大出卖了耶稣,将他钉死十字架上,这种情感上的仇恨逐渐转化为社会对犹太人的普遍厌恶。

德意志民族与犹太民族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而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领导反对 犹太教的任务。这一宗教感情随时间演变成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排斥情绪,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蔓延。

19世纪中叶,当经济衰退困扰着德国时,把责任归咎于犹太人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此前,就已经存在着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之间激烈冲突,这些矛盾加剧了人们本就有的反对 犹太人的情绪。

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希特勒带领纳粹党利用这种经济压力和阶级矛盾,为实现其扩张计划寻找资金来源。他宣扬“优秀”与“劣等”的种族理论,并利用早已根深蒂固的心理阴影,即宗教情结,加速了这一理论向社会广泛传播过程。

通过巧妙地将历史事件断章取义并结合现实利益冲突,使得希特勒能够借助这些理论来推行灭绝政策,最终导致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屠杀事件——二战期间纳粹对猶太人的滅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