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公认的千古一帝希特勒何以灭绝犹太人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人是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民惨遭杀害,其余人口则离开家园,四处迁徙,散居世界各地。
等待被处决的犹太人排成一排
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不仅遭到了当地封建主的歧视,而且也深受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态之苦。
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态
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在欧洲尤以德国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对于这一点,这两个群体有着截然相反的情感反应。一方面,“上帝选民”的自我认同激发了他们对自己历史使命与责任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矛盾尖锐,也导致了一场又一次关于优劣种族理论的大辩论。
目的引发大危机
19世纪中叶,当时政治势力发现把犹太问题作为社会矛盾解决的手段,便开始明确其目的。当时在国内外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将此类问题归咎于某个集体,可以有效地转移社会注意力,从而减轻内部压力。此举不仅加剧了已有的反对情绪,还促进了更广泛范围内对于“罪魁祸首”的指责。
一次大战后的艰难岁月,加上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德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急切寻求解脱和扩张手段的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并且日益强烈。这股力量找到了一个新的目标——要么通过征服,要么通过清除,以实现国家复兴与繁荣。而这正好符合希特勒提出的将德意志民族从掠夺的地盘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这一宏伟计划。
利用历史上的种族主义信仰,为其灭绝计划提供了充分理由。此外,由于纳粹党能够巧妙地利用现存情绪,如复仇主义,以及煽动性质极高的话语来推行政策,这些都助长了希特勒实施他的残酷政策,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不可思议,同时也让它持续下去直至灾难性的结果出现。这场悲剧,是一种虚伪文化教育系统用来愚弄并操纵民众,最终导致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浩劫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