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九上世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古今战役之拿破仑战争史上最辉煌的军事奇迹

九上世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夸张版—拿破仑战争史上的传奇英雄!从1784年的巴黎军校学员到1799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者,再到1815年滑铁卢的悲剧退位,拿破仑几乎一生都在战场上奋斗。他的军事才能让他崛起,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片血雨腥风中,他似乎命中注定要与战争共度每一个日夜。他曾率领法军七次反击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联盟,指挥了60余次大战,被誉为“一代军事巨人”。

出生于1769年的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一名叫拿破仑·波拿巴特的少年,在父亲卡尔洛·波拿巴特和母亲莉蒂西亚·拉莫利诺之间成长。1779年,他以国家公费生的身份进入布利安陆军小学学习,并于1784年升入巴黎军校。在那里,他不仅展现出了对炮兵专业的浓厚兴趣,还阅读了许多书籍,包括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的传记,这些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对此欧洲封建阶级进行武装干涉,国内王党分子也发动叛乱。当时正值1793年8月土伦危机,一支保王党队伍将土伦拱手交给英国和西班牙干涉军。这时候,15岁的拿破仑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从而被任命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官。他正确处理了攻城与野战之间的问题,使得法军很快收复了土伦。

1796年3月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前线总司令开始了一系列征服之旅。在蒙特诺特、洛迪、卡斯特莱奥内、阿科莱和里沃利等会战中,他接连获胜,最终迫使奥地利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第一次反法联盟瓦解。此后,他继续在意大利半岛推行“自由与平等”的口号,将其制度化。

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法軍远征埃及,但同年12月第二次反法联盟就已结成,以削弱法国督政府并夺回失去领土为目的。回到法国后,他在马伦戈会战、大本营会议以及霍恩林登会战中再次取得胜利,使第三次反法联盟彻底失败。

随后的1805至1812年的多个战争——如普雷斯堡、耶娜-奥尔施泰因、小哥威瑟恩-埃劳-弗里德兰,以及维也纳围困——均以法国胜利告终,不仅击败俄国联军,还迫使第四至第六次反法联盟相继崩溃。然而,在1812年的侵俄战争中,由于严酷冬季、高额伤亡以及内部矛盾,加上外部援助不足,最终导致整个进攻计划失败,大批士兵丧生或被俘。

1813至1814年的各方联合抗议最终导致着重大的政治转变:普鲁士宣布对抗 法国,而俄罗斯加入他们,与其他几个国家组成了第六次反法联盟。这一年夏天发生了一系列决断性的战斗,其中包括列兹尼茨(Leipzig)的四角形阵营,即著称的地图所示的大规模防御行动。尽管这些努力无法阻止联軍逼近,但仍有数百万人参加这场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人民大起义,这极大地减轻了盟友对于更广泛国际冲突潜力方面的心理压力,并促使更多支持者加入这一运动。

最终于10月30日,当时英属加勒比海地区的一艘船只运送着逃离圣赫勒那岛去往美国的一个私人邀请信件时,它们发现自己正在驶向一个新的未知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但同时也有风险的地方。而我们知道,这些事件最终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时候。而这个故事,我们将其称之为“古今战役之拿破仑战争”,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力量、一种勇气、一种无可匹敌的领导能力,以及一种永恒不朽的人物魅力,它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