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乌合之众的典故解密

合众之心,暂时的聚集;乌鸦的联袂,缺乏组织与纪律。这种群体在最初可能充满欢愉,但最终必将彼此排斥,就如同善意无法深入人心。

【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其初虽有欢声,不久即会分裂,虽然善良却不容易产生亲近感。” 《后汉书·耿弇传》:“归还头发,用骑兵来安抚那些杂乱无章的士兵,如同轻易地摧毁枯萎的事物。”

【用法】较为正式,常作为主语或宾语使用,有贬义含义。

【释义】指的是一群混乱的人们,没有秩序和纪律。

【成语解释】像是一群临时凑起来的乌鸦,比喻没有组织性的一群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还头发,用骑兵来安抚那些杂乱无章的士兵,如同轻易地摧毁枯萎的事物。”

在西汉末年,当王莽被推翻后,刘玄宣布自己是新皇帝。在那时,一位名叫耿弇的人,从扶风茂陵(今天陕西省境内)跟随其父耿况加入了刘玄的队伍。不久之后,一位自称是汉成帝孙子的王郎,在邯郸市(今河北省邯郸市)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并且得到了一些宗室成员和大富豪李育等人的支持。面对这样的局势,孙仓和卫包劝说耿弇投靠王郎。但是,当耿弇得知这一消息,他感到非常愤怒,他拿着剑说:“我绝不会容忍这个背叛者,我必须带领军队从长安到渔阳、上谷,然后再从太原、代郡出击,这样花费几十天时间,可以轻松打败那些‘乌合之众’。谁不看清形势,只要去投奔这些反贼,那么他们将会遭受灭族甚至杀身之祸!”

“乌合之众”这个词汇具有贬义,它比喻了一个没有组织性的团体,就像是暂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乌鸦。而当我们谈论历史上的事件或者现实中的情况,我们经常会提及这类“乌合之众”,因为它们往往缺乏有效领导和协调,使得整体力量难以集中爆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