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背历史小窍门朱可夫最高副统帅卷296中的风云人物
快速背历史小窍门:朱可夫,苏联最高副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他的故事,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出身,到成为年纪最轻、声誉最高的苏联元帅,再到在战争中担任斯大林的第一副手,参与或直接指挥了几乎所有决定性战役,为赢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出生于卡卢加省斯特烈尔科夫卡村。父亲是一个穷鞋匠,母亲曾在一家农场干零活。父母的劳累和家境的贫寒,在朱可夫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他5岁那年上了小学,其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奖状。11岁时,因家贫无力继续供他升学,便到莫斯科跟做皮匠的舅舅当学徒。在五年的艰辛学徒期间,他从未放松过自学,并通过市立中学的考试。当时他只想攒钱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从未想当一名军人,更没想过成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应征入伍。1915年8月,他被分配到骑兵第5团。1916年春,他随部队开往乌克兰。不久,又调到著名的骑兵第10师第10团。在部队开往前线仅两个月内,他就获得了两枚圣乔治十字勋章。
十月期间,朱可夫所在部队士兵委员会决定遣散士兵回家,他于1917年11月30日回到莫斯科。那一年2月,他决定参加赤卫队。但因患严重斑疹伤寒而未能如愿直至8月才有机会报到莫斯科第1师第4团。在红军中服役期间,一次受伤使他失去了左腿和左肋骨,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服务,最终被任命为正式军官。
国内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先后任骑兵连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以及军区副司令等职位。他勇敢精神和指挥才能受到了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伏龙芝等人的重视,也受到斯大林注意。此外,在一次谈话中,当时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提出了坦克部队可以单独使用新概念,这种见解一度占据少壮派之首,但由于斯大林不同意,此概念最终未能实施。
1939年春,以1000多名顾问支持中国抗日战争,而1940年代初期担任驻蒙古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员,加强远东对日本防务。这段经历让他成为哈勒哈河战役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并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随着德国进攻苏联开始(1941),朱可夫奉命前往西方方面军指挥反突击行动,并成功地阻止了德国闪电般推进。此后的几十个关键时刻,如基辅危机、一系列防守作战以及最后一次柏林战役,都见证了他的天赋领导能力与不懈努力,最终为苏联赢得了胜利并确保其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一生的成就证明,无论是困难还是挑战,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不可动摇的人格,就能够创造奇迹。而对于那些想要快速背历史的小伙伴们来说,可以记住这个简单但又深刻的事实:伟大的历史就是由普通人凭借非凡精神创造出来的一些惊人的瞬间,它们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学习,不断向更高的地方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