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字的历史资料染指鼎辄成典故故事的主人公
古代汉字的历史资料:鼎中的汤,公子宋的故事,沾取非分利益的谨记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一则关于“染指于鼎”成语的典故流传至今,它讲述的是郑灵公元年(前605年)的一段趣事。据《左传·宣公四年》和《史记·郑世家》等史料记载,那时楚国向郑国进献了一只巨大的淡水鳖——鼋。
当时,大夫公子宋与同僚子家一道前往朝见郑灵公。在路上,公子宋不自禁地抖动食指,对着子家说:“只要我的食指一动,我就能尝到新鲜美味!”果然,在宫廷中,他们看见宰夫正在宰杀那只大鼋。两人得意地相视而笑。
然而,当他们进入宫廷看到厨师正在切割一只已经煮熟的大甲鱼时,事情变得有趣起来。这只甲鱼是楚国人特意进献给郑灵公作为大臣们共同享用的。郑灵公决定将它分赐给各位大夫品尝,但他没有忘了对两个微笑者的嘲讽态度。
随后,当鼋羹准备好了,郑灵公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和贵族,让他们品尝这顿珍馐美食。但奇怪的是,他唯独没有邀请到喜欢占卜的小小名将——公子宋。这让整个场合显得有些诡异,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对他的嘲弄。
面对这样的局面,愤怒和窘迫交织在一起,最终驱使了一个激昂的心理状态,使得他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他走到了那口装满热气的大青铜炊具旁,用手指蘸起了一点点汤,然后放入口中吸吮,这种举动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无奈反击。而这个行为最终导致了他被排斥,并且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此事后来被简化为成语“染指于鼎”,警示人们不可贪图非分之物,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欲望也可能酿成重大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