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535年-556年
西魏历史简介
西魏(535年-556年)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出来的地方性王朝。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建立西魏,国号“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557年被北周取代,西魏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与诸臣支持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551年,元宝炬死,皇太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害。元宝炬四子元廓被宇文泰扶上皇位,实为傀儡。在宇文泰胡化运动下复姓拓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掌权。557年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覆灭。
西魏时期,元宝炬和元钦两代君主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西魏历史信息
中文名: 西魏
时间范围: 535年-556年
首都: 长安
货币: 布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五铢
主要民族: 汉族、匈奴族、鲜卑族
体制: 君主政体
主要宗教: 佛教
开创者: 元宝炬
君主: 拓跋廓
西魏皇帝列表
姓名别名年号在位时间主要成就1元宝炬魏文帝大统535年-551年西魏第一位皇帝2元钦--大统(沿用)551年-554年西魏王朝第二位皇帝 大战东魏3拓跋廓魏恭帝元年554-556年西魏末代皇帝
西魏经济
西魏时期,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
均田制的颁行,使得西魏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快。农业方面,农业劳动人口、耕地面积猛增,农业基础变得更好。屯田规模也扩大了。
西魏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冬官”之下,设有工部、匠师、司金、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等大小50多个部门,较之北魏,分工更为详尽。一些工艺品,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西魏紧紧抓住了长期以来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即豪强、僧侣地方隐占土地、户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西魏通过两步改革,使这三大问题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解决。这就是西魏能够由弱变强,奠定了以后隋朝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的根本原因。
西魏文化
西魏时期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摒弃当时思想领域中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崇佛论道一类的腐朽风习。在京师长安设立国子学,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
西魏地图
西魏领有北魏洛阳以西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