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网诸葛亮篡权背后的阴谋如何利用刘备托孤之机废掉李严

在那寒冷的冬季,蜀汉第二次北伐开始,但由于粮食短缺,再次未能取得胜利。建兴七年(229),第三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派大将陈式进攻魏国的武都和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抵抗,诸葛亮出兵建威,最终取得了两郡的收复。这时,他被任命为丞相职位。但在这几次北伐中,李严等人并未参与,这无疑让他们心生不满。

李严此时并没有闲着,他积极策反原蜀汉降将孟达,并通过信件表达自己的意图:“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从这些言辞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与诸葛亮并列为托孤大臣的地位始终铭记于心。在蜀汉三次北伐中,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参与,这自然是令他非常不满,因此除了通过“求以五郡置巴州”等方式表达不满外,还另辟蹊径进行反击。

有一封信里,他劝诫诸葛亮称王,这既可能是在嘲讽,也可能是在试图把诸葛亮摆上众矢之地。不过,无论如何,都很清楚这不是出自善意。因此,当诸葛亮拒绝他的提议时,就写道:“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我若灭魏斩叡,便可接受十个死罪,更何况九邪!”

然而,这番话却显得前后矛盾。他一方面说自己已然身居高位满足,一方面又提出接受称王之事,如同拥有封国一样,那才是真正的人臣所能达到顶峰。而最后,又突然流露出自傲且漠视刘禅的情绪。陈寿评价他说:“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建兴八年(230),曹真三路攻蜀,而李严仍旧没得到参加行动的机会。这回,他要求李严率军北上汉中受其节度。当时,在列举李严罪状的表章中,对他的反应是这样的:“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

但这个时候,“司马懿等开府辟召”,就成了一个用来逼取利益的手段,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实,因为当初确有此事,所以李严利用这一点向诸葛亮施加压力,以期获得与之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还是找到了妥协:继续留江州给了他,同时接受了名义上的调动到汉中的指挥官身份,并改变自己的名字由“严”改为“平”。

尽管如此,看似双方已经握手言和,但实际上这种权力斗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在第四次北伐之后,不仅暴雨阻碍了粮运,而且导致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其中包括狐忠和成籓被派去命令撤军,然后再否认这一命令,让后主相信这是一个陷阱。而最终结果是公文上的漏洞遭到了揭露,只好承认错误。

不过,由于资料不足,我们无法准确解释整个事件背后的真相。如果真的像某些传记所述那样,是为了解脱个人责任而设计出来的话,那么这样做似乎过于愚蠢,因为所有证据都直接落入对方手中。而如果只是简单的一个失误,那也太难以理解为何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总体来说,无论如何,最终结果都是 李严被贬民籍,从而彻底消除了一股能够威胁到荆楚集团力量的人物,而对于专制政体来说,只剩下一个人掌控一切——即使皇帝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