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的鼻祖吗就像中国历代王朝一览表中记录着权力的变迁克劳塞维茨则是战略思考的巅峰之作

在那一年,11月16日,普鲁士王国的将军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因病辞世,但他的名声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相反,他留下了《战争论》,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军事理论领域的经典之作,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战争和国家政策的思考。

克劳塞维茨生于1780年,在一家税务官家庭中长大。他自小就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从12岁起便加入了普鲁士军队,不久后就在法国战场上打响了自己的第一枪。1801年,他被选入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并在那里学习刻苦攻读,获得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

他参与过多次战争,最著名的是与拿破仑的大规模冲突。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他感受到了陈旧的军事制度无法适应近代战争,这促使他积极呼吁和参与了普鲁士军队改革工作。1818年,他出任柏林陆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在此期间致力于研究战争理论。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以及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对克劳塞维茨形成世界观和军事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虽然批判拿破仑,但也认识到了它引发的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并对封建主义进行尖锐抨击。

然而,克劳塞维茨所提出的观点带有资产阶级中庸思想,与进步性的思想混杂,有时也包含有民族主义和軍國主義色彩。这是基于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为资产阶级軍事科學中的戰爭與軍事學術等現象提供分析框架。他研究了一百多次从1566到1815年的戰爭,並撰寫許多歷史著作,但其主要著作是《戰爭論》。

《戰爭論》的結論是:「戰爭是一種工具;戰爭必不可免地具有某些特性;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完全以政治為導向來對待這種事情。」列寧曾高度評價這一觀點。但由於他沒有揭示出階級鬥争,這個觀點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認為每個時代應該有其特定的「主張」,並且認為社會條件會影響軍事學術,而不是將它們視為永恒不變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