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成都麻纸唐代朝廷专用纸历史上的今天9月9日社会

我在南唐画家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中看到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人专注地握着笔,托腮凝神,似乎正在构思一篇篇深情流露的诗句。他的左手轻轻拿着一张珍贵的蜀纸,这不仅是书写之物,更是知识与智慧的载体。

早在唐代,我国成都就已经成为造纸业的大本营,那里的浣花溪边集中了近百家作坊,每一张出自这里的手工制作麻纸都被誉为天下无双。在那个时代,蜀纸不仅是皇家的贡品,更是朝廷公务不可或缺的一种高级材料。唐、五代时期,无论是王公贵胄还是文人墨客,他们都愿意为此支付重金,从成都是购买到这份优质的蜀纸。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中指出:“四川从唐代起就是造纸中心。”成都那些精通技艺的“纸家”们对我国造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巧妙地将自然界中的植物素材转化为书写之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李贺那首《许公子郑姬歌》中提到的“长翻蜀纸卷明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一位名叫郑姬的歌星来到洛阳,她以美貌和才华迷住了全城纨绔子弟。一次盛大的宴会上,当她请来了风华正茂的诗人李贺表演时,他便挥毫泼墨,用那份难得的情感和才华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小曲:“长翻蜀紙卷明君,轉角含商破碧雲。”

通过这首小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对于蜀纸这种特殊材料价值的一种敬仰。而这些高质量的手工制品,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被指定作为朝廷上的正式文件使用,是一种文化与政治权力的象征。

古时候,将各种原料加工而成的手工紙分为五类:以麻为主料制成的是麻紙;以青檀皮、桑皮等原料制出的皮紙;竹叶製成的是竹紙;混合多种原料制成了浆紙;而用废旧紙加新料再次加工出来的是还魂紙。而其中最受推崇且最佳的是来自成都市区生产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所创造出的麻paper——白麻、黄麻、桑麻以及具有特定纹理设计的小批量产品如“布纹”。

历史记载显示,在唐朝,大量官方文件,如诏令、奏章等,都选择用白色的最高级别晒干后的纯净麻paper制作,而军事方面则可能使用黄色的更有韧性的版本。这一切皆证明了蜀郡地区特别是在今天我们称之为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地方—益州(即今日四川省)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文化传播所扮演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益州”的名字经常出现,因为那里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它曾经提供大量用于记录和传递知识信息的手稿给帝国的心理库存,并且支持着一个庞大并复杂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