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作为初中一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又如何呢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备受关注与争议的人物,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和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无论是被赞扬还是批评者,都极为推崇他的家训智慧。这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在古时非常常用的说法,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这不仅适用于现代,而且自古至今,它源远流长。在《滕王阁序》中,王勃提到:“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是早期的家训。而《论语·季氏》中的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虽然这是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孔子的教育,但也是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所以这段记载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之一,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我们一般以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现在一样,是课堂,也就是学校教育。但事实上,由于儒家的信仰,“修身齐家”的行为模式最终决定了家庭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教育形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不成方得”。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产生了大量有关家的文本文献,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
曾国藩就像这样,他重视教育,不管是在京城当官还是带兵打仗,他总是写下大量关于如何做人的书信、文章。在他生前,《曾国藩家书》就已经结集出版,并且深受世人瞩目。不过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完成自己计划中的《曾氏家训》的创作,这部作品要等到后来才由李瀚章、李鸿章兄弟整理编撰出版,并单独成册发行。此后,又有人不断重新编选和出版,使得《曾国藩家训》的声誉越来越高,从此成为百余年来坊间不断流传的一本经典名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尽管曾国藩没有直接创作出一本标准化的大型家庭教材,但是他的一生思想贯彻着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反而因为没有被束缚于一本书内,因此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正如同那些只见树木不知天涯的人们,他们往往会错失掉更广阔天地间的事情一样,有时候,我们需要放开眼界去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