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曹氏马背上的皇后与百世的风范

曹后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尽管身为女子,她的角色受到了限制,但在士大夫争辩朝廷政策时,她却致力于保护双方精锐人才,为后世留下声名卓著的人才。这远见让后人无法忽视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贡献。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是郭皇后,通过“包办婚姻”;第二个是深宫中的曹氏,她陪伴了仁宗大半个帝王生涯;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追封为后。

在北宋,许多皇后的娘家都是平民。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事。曹皇后的娘家很显赫,对她来说,这未必就是好事。她饱读史书,不愿重演历代皇家的悲剧。大多数时候,她温柔简朴,最喜欢的是带着宫女妃嫔,在宫里种庄稼、养桑蚕。她终其一生,没有单独和娘家人见面,即使对亲弟弟也例外。

当曹氏被册封为皇后,那天她的叔叔上奏辞谢恩赏:“我既然成了皇后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另一个亲戚也自请辞去军职。在朝中,没有一个家族比曹家更不显赫,而在后宫中,皇后没有争过一次宠。

1048年正月十八日,当侍卫叛乱闯入後宮杀人的事件发生时,曹後头脑清醒地吩咐严守宫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是她的预见,让叛贼们纵火烧宮计划流产了。“夜半平宮亂”,显示出她将門之女非凡胆识,使宋仁宗大为佩服。

随着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开始,虽然有反对意见,但总体上她保持旁观者的清醒。大变法带来的人心动荡与旧党激烈论争,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将成为日後彼女極力纠正宋神宗變法的经验之源。

1063年,当仁宗驾崩时,由于无子继承人空悬多年,大臣各有人选,而英宗赵曙一直徘徊太子位置边缘。即使晚年的仁宗决意立他为储,可位子也不稳固,所以秘密一直保守到第二天天亮才公布消息。在英宗精神失常登基期间,他神智不清地呼号奔走,无法成礼,只得向 曾祖母建议垂帘听政,以主持大局。一年之后,因英宗康复而还政隐居深宫。

此时,有些支持改革的人,如苏轼因诗中有不满改革内容而获罪。但是在病榻前,与孙子商议,“当年仁宗得到苏轼等二人,我替你觅得两个宰相之才,现在他入狱,你怎知不是仇人中伤呢?”这样说,用情感打动神宗,让苏轼免遭进一步惩罚。此同时,对已成众矢之中的王安石,也叮嘱神孙:“他的确有才学,可惜仇敌太多,你若真爱惜人才,不如让他暂离京外任。”

六年之后,当哲治即位,其祖母高 后垂帘听政,一切否定了王安石变法。而哲治亲政,要全面恢复新政,但北宋没有第二个曹 后,也没有第二个王 安石。一来二去,加深党争,一遍一遍修正“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