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曹氏垂帘听政一年的历史传奇皇后

曹后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尽管身为女子,她的角色受到了限制,但当士大夫为了确立主张而闹朝廷时,她在深宫中致力于保全双方精锐,为后世留下了一批声名卓著的人才。这样的远见,让后世无法忽视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贡献。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郭皇后的婚姻是“包办”,太后一死,他就找理由废了皇后;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为后。而真正陪伴他大半个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许多皇后的娘家都是平民,有显赫的家族,对她来说未必就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的父亲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孙女,她饱读史书,不愿重演历代皇族悲剧。大多数时候,她温柔简朴,最喜欢带宫女妃嫔种庄稼、采桑养蚕。她终其一生,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即使亲弟弟曹佾也不例外。

册封那天,她叔叔曹琮上奏辞谢恩赏:“我既然成了你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自请辞去军职。在朝廷,没有一个家族像她的这样没有争过宠。在后宫,也没有争过一次宠。

1048年正月十八,突然有叛乱者闯入宫中杀人,这让仁宗有些紧张,但是在她的安排下,将门之女展现出了非凡胆识,使得叛乱流产了。“夜半平宫乱”显示出她的远见,让宋仁宗佩服不已。

“夜半平宫乱”之后不久,在元宵节期间,仁宗想在宫里再举行灯会,而她觉得这很铺张浪费和会引起闲话,所以坚决劝阻,并且成功地让仁宗取消了计划。这段历史成为日后的经验之源。

1063年,仁宗去世时,其妻子正在他的身边,他们一起隐藏了消息直到第二天才能宣布,因为继承人的位置空悬多年,大臣们各怀鬼胎。一位被领养在宫中的英宗赵曙继承了帝位,但即位初期精神失常。当晚,他神智不清地呼号奔走无法成礼,因此决定由他的母亲来垂帘听政以稳定局势。一年之后,当英宗康复时,她才放弃垂帘听政回到深宮生活。

英宗四年的统治结束于他的一命呜呼,却为接下来即位的新君——有抱负、渴望改革的宋神宗铺好了道路。他是一个激进改革派,被迫重新启用曾被冷落的王安石。但这次改革遇到了更大的反对,因为这些老臣们已经经历过第一次激进改革带来的痛苦并体验到仁祖长期温和政策带来的成效,所以他们更加强烈地反对新政策。

为了缓解这一切,他们不得不寻求新的支持力量。但这些新人或许只关注个人利益,或许只追求快速晋升。不断发生的是关于“国是”的争论,最终形成了一言堂,没有容忍不同声音。此刻,在深居後宮中的高貴夫人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这种情况发生。她开始干预此次改革:“新法有其弊端,现在民间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这难道不是要考虑吗?”甚至老泪横流。她转而致力于解决人事问题,以维护朝政平衡,不至于完全倾向某一方面。

1079年,在欧阳修等名臣相继因反对变法而被贬黜之后,“乌台诗案”爆发,一场关于苏轼诗作是否含有反政府意味的问题引起轰动。当病床上的高贵夫人看到哲尊召集众臣商讨这个问题时,便迅速介入:“当年我丈夫得到苏轼兄妹两人,我说他们能给子孙增添两个宰相才。我现在告诉你,如果真有人想要陷害,那可真是危险透顶。你若真爱惜人才,可不能因为一点小错就伤害整个朝廷。”通过她的努力,苏轼得以免罪。

最后六岁之后,当哲尊去世,由高貴夫人执掌朝权的时候,她全面否定了之前所有变革措施,将那些参与变革的大臣全部贬官,并试图恢复过去的情况。不过,无论如何,都无从回头,只能不断加剧党派之间的冲突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