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曹氏垂帘听政一年的历史皇后影响了百姓的命运

曹后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尽管身为女子,她的角色受到限制,但在士大夫争斗朝廷时,她却致力于保全双方精锐,为子孙留下声名卓著的人才。她的远见让后世难以忽视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贡献。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郭皇后是“包办婚姻”,垂帘听政太后的死去,他就找理由废去了皇后;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为后。而真正陪伴他大半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许多皇后和妃子系出平民,有些娘家,对宫中的女性来说,并非总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的家族背景显赫,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孙女。她不愿重演历代皇家悲剧,大多数时候温柔简朴,最喜欢带着宫女妃嫔在宫里种庄稼、养蚕。

1063年,仁宗去世时,曹皇后就在他身边。她忍泪而起,下令封锁死讯,让众人装作仁宗还活着。在这紧要关头,她安排英宗赵曙继位,但英宗精神失常,被迫让出权力给她。一年之后,她主持朝政,使得政局井然无乱,然后再交还权力给英宗,一直到他的去世。

神宗即位期间,他想重新启用当年的王安石改革方案,但遭到了反对。此时,有一批旧臣,他们亲自经历过庆历新政痛苦和仁宗温和路线成效,所以他们对王安石更激进的变法方案持怀疑态度。这导致改革陷入困境,只能另选新人。但这些新人或为了个人利益,或为了捷径而行动,这些改革最终变成了“怪胎”。

深居宫中但仍介入政治的是曹氏。她担心的是“一言堂”——政策改变可能是一时之需,而政策风格改变则可能产生无穷影响。她开始劝说政府:“新法有弊端,现在民间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你们怎么不考虑呢?”甚至哭泣不止。

1079年,在欧阳修等反对者被贬黜之后,“乌台诗案”爆发了,苏轼因诗句触犯改革政策而获罪。在病榻前,临终前的曹氏叮嘱神宗:“当年我丈夫得到苏轼、苏辙兄弟,我高兴地告诉你:‘你替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现在苏轼被囚禁,你怎知道不是仇敌所为呢?就算他的诗有所过错,也不过是小过错,不可伤害朝廷正气。”

与此同时,对已成为众矢之靶的王安石,她也劝说神宗:“虽然王安石有才能,可仇敌太多,你若真珍惜人才,不如让他暂离京外任。”话毕,当夜她病逝于开封。六年之后,当哲祖即位,其祖母高 后垂帘听政,将全面否定一切曾经存在的事物,从根本上否定了整个变革过程。而且,没有第二个像她那样的母亲,没有第二个像他那样的父亲,一来二往,在北宋朝中,再也没有听到不同意见的声音,只剩不断加剧党派斗争以及不断修正“国策”的历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