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箭在弦上的初三人教版历史知识点归纳物品场景中的典故探究

箭在弦上的故事源自三国时期,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全国各地的军阀间争夺天下,势力纷飞。河北的袁绍手下有一位文笔卓绝的大才子名叫陈琳,他不仅掌握文书工作,还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曹操的赏识。

一次,袁绍决定发动对抗曹操的战争,他命陈琳起草一篇声讨曹操的檄文。这份檄文写得生动精彩,不仅历数了曹操本人的种种罪状,还辱骂了他的祖宗三代。当这份檄文送到曹营中,正值他头痛病发作之际,他看后竟然兴奋得忘记了疼痛。虽然对文章中针对自己和祖辈的话感到愤怒,但他还是被陈琳的才华所折服,并为此感到惋惜。

后来,在战败之后,陈琳投降到了曹操麾下。在一次谈话中,曹操询问陈琳为什么要在檄文中如此激烈地批评自己的祖辈。陳琳回答说:“那时候我是在袁绍麾下的臣子,被命令写就此事,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就像箭已经搭上弓上了,只能射出一样。”

这段历史背后的成语“箭在弦上”便由此产生,它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必须采取行动或必须说出口的时候,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紧迫感和不可避免的事态。而这个成语至今仍广泛使用,用以描述各种紧张的情境或处于无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