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的典故必须知道的历史知识物品中的智慧
箭在弦上的故事:必须知道的历史知识,物品中的智慧
在东汉末年,当时的军阀们为了争夺土地和权力而不断发生冲突。河北地区的一位强大的军阀袁绍下属,有一位文书工作中的才子陈琳。当时另一位势力的曹操正在迅速崛起,对袁绍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袁绍决定发动对抗。
有一天,袁绍找到了陈琳,让他写一篇檄文来声讨曹操。于是,陈琳根据命令快速撰写了一篇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文件。在这篇文章中,不仅详细列举了曹操本人的过错,还不留情面地攻击了他的祖宗三代。
当时,曹操经常遭受头痛病症。这一次,他正好因为头痛而感到不适,却意外地被手下的士兵送来的这份檄文吸引。他看完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兴奋,因为文章生动、精彩,使得他即便是患有头痛,也忽略了这种疼痛。尽管曹操对于陈琳在文章中对自己和自己的祖辈进行无情批评感到愤怒,但他还是非常欣赏这一绝妙的才华,并感叹于当初加入 袁绍阵营服务于其期间所展现出的才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最终战胜了 袁绍,将 陈琳收入麾下。一天,他询问 陈琳:“你曾经以那样的方式抨击我,为何还要侵犯我的祖先?” 陈琳回答说:“我当时是在 袁紹 的指挥下工作,他让我这样做,我就这么做了。这就像箭已经搭在弓上,无论如何都不能不射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情况。” 曲工理解并接受这一点,没有惩罚他,并且从此之后再也没提起这个事情。
因此,“箭在弦上”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种紧迫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采取行动或说出话语。而有时候,它会与“不得不发”一起使用,以强调更深层次的事态紧张性和不可避免性。
简介:
【词汇】箭在弦上(也称如箭在弓)
【拼音】jiànzàixiánshàng
【释义】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
【来源】来自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
【示例】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中央和西南似乎~内战危机得以消除了。”
【正音】注意读作“xian”,不是“xuán”。另外,“箭”也不应该写作“剑”。
【近义词】
不得不发,如同箭射出去一样。
结构通常是主谓结构。
示例句子:这次行动酝酿很久;到今天已是~;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英译:apointofno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