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变迁中虚位以待又是何时
《虚位以待》:揭秘中国古代历史变迁中的隐匿故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关于“虚位以待”的典故,这个成语不仅流传至今,更是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看看它如何与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
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以其仁厚和谦逊著称,对门客都以谦逊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闻大梁城门守门老人侯嬴贤明且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侯嬴并未接受。
信陵君了解到自己怠慢了高人,因此亲自驾车前往迎接侯嬴,并将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他。然而,侯嬴却穿着破旧衣服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有说出口。在途中,他又提出要去探访屠夫朋友朱亥,但这实际上是一种拖延时间的策略,以观察信陵君的反应。
当秦军围攻赵都邯郸之际,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秦王威胁魏王,使得晋鄙被留下,不再前进。面对这一局势,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但终无果。
就在此时,侯嬴提出了一个主意:只要能够偷取魏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让晋鄙出兵。他还建议信陵君通过如姬(魏王宠妃)手中取得兵符。成功拿到了兵符后,信陵君准备即刻行动,但侯嬴提醒他:“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随后,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八万精锐士兵,并击败了秦军,最终解救了赵国。这段经历便源于“虚位以待”这一成语,它表达的是期待贤才、留着位置等待的人才精神。
成语解释:
【含义】留着位置等待。
【近义词】虚席以待、虚左以待。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留着位置恭候。
【出处】
宋·欧阳修《乞定两制员数札子》:“遇有员阙,则精择贤材以充其选;苟无其人,尚可虚位以待。”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野叟曝言》一三四回:“单有国王,访了数日,竟无族人报出,只得虚位以待。”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虚位以待”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一种对于人才选拔和使用上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种在困难时期寻求解决方案、坚持不懈追求目标的心理状态。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大潮澎湃中,“虚位以待”的精神始终如磐石般坚实,是我们今日仍能从容面对挑战的一份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