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初高中历史资料中虚位以待的典故又在哪里

《虚位以待》:信陵君与侯嬴的智谋故事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信陵君,他以其忠厚仁爱著称,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有一次,信陵君听闻大梁城门守门官侯嬴是个贤人,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侯嬴并未接受。

信陵君了解到自己怠慢了高人后,便亲自驾车前往迎接,并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然而,侯嬴故意穿破衣服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这段过程中,马车行至中途,侯嬴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但实际是想拖延时间观察信陵君的反应。

不久之后,秦国围攻赵都邯郸,而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但秦王威胁魏王,使得晋鄙的大军被迫留在路上,不再前进。面对此情形,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但魏王终究不同意。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有个名叫侯嬴的人给了信陵君出主意。他提议,要通过偷取魏王的兵符来假传命令,让晋鄙出兵。此外,还建议由宠妃如姬偷取这枚重要文件。在得到这些计划后,信陵君拿到了兵符,却忘记了带走自己的助手朱亥。

为了防止万一失误,这时又是一个关键时刻。正当他们准备行动之际,一名神秘人物——朱亥出现了。他从袖子里拿出了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在晋鄙怀疑的时候,用力击杀了对方,并且保护好了领导人的安全和行动计划成功实施。

最终,以精选八万精兵打败秦军,将赵国解救于危难之中。这段历史成就了一则流传至今的成语“虚位以待”,它意味着期待贤才,即使暂时没有人才,也能保持备用位置等候未来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当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或许可以借鉴这种坚韧不拔、机智应变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克服各种障碍,最终实现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虚位以待”这一成语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日常生活,都体现了一种持久等待、珍视人才的心理状态。而在宋代欧阳修的一篇文章《乞定两制员数札子》以及明代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我们可以看到“虚位以待”的运用更加普遍和深入,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与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