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在中国历史演变的长河中虚位以待的典故又该如何解读

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深层含义。

战国时期,魏国有位信陵君,他以仁爱著称,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有个七十岁老人侯嬴,被誉为贤才。信陵君听说后,即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侯嬴并未接受,这让信陵君感到自己怠慢了高人。

于是,信陵君亲自驾车前往迎接侯嬴,并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他。然而,侯嬴竟然穿着破衣服坐在空位上,不曾一句谦让的话。这段经历反映出侯嬴的谦逊和不求名利的心态,也体现了信陵君对人才的尊重与期待。

后来,当秦军围攻赵国时,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援,但秦王威胁魏王,使得晋鄙的大军被留在路上,而不是继续前进。面对这一局势,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但魏王始终不同意。

就在这危难之际,侯嬴提出了一个主意:偷取大王的兵符,以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在他的引导下,信陵君成功拿到了兵符,并假传命令,让朱亥(屠夫朋友)帮忙。朱亥用铁锥打死了疑心重大的晋鄭,最终筛选八万精兵,与秦军作战,将赵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这个故事中的“虚位以待”,正是指这种等待、准备和期待贤才的情况。而成语“虚位以待”便来源于此,它意味着留着位置等待,有的人才即将到来或即将被启用。在不同的时代,其含义也随之变化,但核心思想是相同的——期待那些能够改变命运的人才出现,用他们的手腕解决问题,为国家社群创造更好的未来。

《野叟曝言》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单有国王,访了数日,只得虚位以待。”这里同样表达了一种耐心等候,在适当的时候找到合适的人选,这样的智慧和耐心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课。